社区商业把 “卖菜、晒草坪” 做好,比啥都强
出品/mall先生
作者/KI
在全国新一线城市商业的竞速赛道上,郑州总是一脸“稳扎稳打”的神色。
相比起北上广深的超前场景创新,或是成都、杭州的网红业态爆发,郑州商业哪怕是核心商圈,先锋潮流的现象也相比甚少,在全国商业创新版图里,总显得有那么些“保守”。
但这份保守,2025年正被“追赶潮”悄悄打破:
亳都·新象的古今结合,各种首店;
大卫城地下层完成一阶段调改,紧跟南京德基奢场艺术;
郑东万象城联名IP小企鹅pingu、郑州汉堡节快闪不断,用强IP勾起这座城的年轻力;
金融岛银泰inPARK开启潮奢运动户外矩阵布局,誓要挤进郑州商业头部位置……
郑东万象城pingu快闪郑州站 来源:网络
可这些“向高线看齐”的热闹,到了郑州二七新区居民眼里,却不如嵩南印象城开业来得踏实。
毕竟,跟着全城潮流跨区堵车打卡网红活动,是一时新鲜;而下楼就能买到带露水的青菜、带娃在儿童公园撒欢、陪毛孩子在专属乐园奔跑——这份日常需求触手可及的便利,仿佛是郑州商业“向上追赶”路上,更贴生活肌理的答案。
可明明业态不全、级次不高,这个5万平米“平平无奇”的社区商业,凭什么在开业首日就引来12.6万人次的客流,且连续多日单天客流超10万人次?
嵩南印象城开业人潮 来源:网络
当然首先和它的位置有关。
说起来二七新区这片区确实很有意思,位于南三环以外,这里不仅是郑州中心城区向外扩张的重要一环,更肩负着疏解城市功能、承接人口的重要使命。
加上它起步不算晚,早跟着城市向南的脚步铺好了居住版图,万科、绿地等这些房企早年就扎进来,一栋栋小区从平地立起来。
论人气,由原驻民、新市民、人才公寓组成的30万常住人口稳稳扎在这儿,如此庞大的消费基础,周边商业配套却寥寥几个,稍微近点的就是橄榄城、二七万达和新开的杉杉奥特莱斯,完全不够满足区域的消费力。
嗷嗷待哺的基础客群,就给了嵩南印象城足够的底气。
印力与郑州的渊源能追溯到2009年,当时二七印象城强势把ZARA、DQ、C&A等快时尚品牌引入河南,郑州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后来因多项原因,仅留下一个金水印象汇。
这次通过与郑州城发集团的联手,强势重返这片商业热土打造出一个社区mall,在一众本土商业如此强势的郑州市场中,硬生生地搅活出一池春水。
嵩南印象城外立面及开业美陈 来源:网络
超市成了 “救场神器”
也是“镇场神器”
在郑州商业圈,藏着一个相对新奇的“救场定律”——
要是哪家商场招商遇冷、客流低迷,赶紧去 “请” 淘小胖、鲜风、华豫百佳等一众师从胖东来的精品超市入驻,现场客流立马复苏。
毕竟有胖东来这个定海神针与行业标杆在前,给了诸如淘小胖、鲜风生活市、大张、华豫佰佳、农夫·刘先生等精品超市的跟随者们,在对比中极致上刺刀的方向。
它们不仅拼服务、供应链、中央厨房、产品品质,现在更是在加速拼团队文化,人才梯队搭建,行业竞争进入“全链路内卷”阶段,却也建立了线下超市无惧即时零售的壁垒。
鲜风生活超市开业 来源:小红书@嵩南印象城
鲜风生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开封县城走出来,一度用极致的顾客服务、高品质的产品、极具性价比的价格,挽救了包括郑州熙地港、TK360等多家岌岌可危的郑州核心商圈商场。
这次鲜风生活在嵩南印象城的门店,营业面积2,000平米,继续通过精选商品和自有品牌,让柴米油盐的日常采购升级为轻松愉悦的生活体验。
果然,当鲜风生活把鲜风医药、茶屿鲜风、鲜风自营、鲜风鲜花等当家本领拿出来以后,立刻就撬动了整个二七新区的客流热潮。
自开业以来,那个热闹劲儿就没断过。傍晚刚过6点,收银台就排起小长队,货架间推着购物车的居民得侧着身子错路。
最火的还得是晚上8点后,轻食区的折扣价签一换,原本慢悠悠挑水果的居民立马围过来;到了9点更实在,直接全场6折,偶尔碰到水产品打4折,那虾蟹柜台前立马能围出个圈。
不少连刚下班的上班族都特意绕路来囤货,也造就了闭馆前电动车停满停车场的奇观。
自开业以来,鲜风生活热度一直很高 来源:网络
从熙地港的“冷区盘活”,到嵩南印象城的“电动车满场”,作为精品超市代表之一的鲜风生活,其核心逻辑并不难理解——
靠“当日鲜+晚间折扣”抓住居民买菜刚需,再用宽敞明亮的空间,把货架做宽、服务做细,并通过会员积分和微信社群强化与社区客群的互动,最终把一次性采购变成高频复购。
再加上这个片区多年来始终面对大型商超距离较远,社区周边的小铺商品种类有限,品质参差不齐的状态,自然是“久旱逢甘霖”了。
鲜风生活入口处客流 来源:网络
业态减法
在熟人社会做精准取舍
5万平米的体量其实有点尴尬,说大吧,装不了太多业态和品牌;说小吧,仅靠超市一家独大,账也算不过来。
嵩南印象城选择了在做强超市的同时,做好“减法”。这种减法不是机械地砍掉某类业态,而是围绕周边30万居民的真需求, 核心逻辑是——不做“别人有的”,只做“社区缺的”:
一、 砍零售:邻近新开的二七杉杉奥特莱斯以“品牌折扣零售”为核心,二七万达也侧重全业态等传统零售。加上自己体量有限,因此仅做出了11%的传统零售。
就连鹿岛会员店、九木杂物社等小而精的生活杂货,也是聚焦日常刚需小物,贴合周边居民“随手买”的需求,而非“专程逛”的消费。
野狗商店联合项目做的城市主题快闪空间
二、加生活业态:把砍出来的空间,全留给社区最缺的“高频刚需场景”——超50%的特色餐饮、30%的生活娱乐配套。
三、挑精准品类:这里既有被动因素,因物业结构关系,最大单个铺位仅600平米的限制,只能放弃做网红大店,而是选兰湘子、阿平小馆等家庭日常聚餐款。
也有主动琢磨,精准到“按人群补空白”:给家庭客群补至潮影城、贝乐尼,给年轻人补快乐街区、55°N,给全龄客群补鲜风生活;连野狗商店这类小众文创店,也是瞄准社区里“想就近逛文创”的需求,而非盲目跟风引入。
人气小聚烟火气品牌,品质不错 来源:网络
更难得的是,这些品牌不是“标准化复制粘贴”,而是和商场一起“跟城南人共创”出来的:
7-ELEVEN为了贴近城发美寓的年轻人,专门搞了家“青年旗舰店”,24小时亮着灯,深夜还能调杯果酒,加班族买个饭团就能配着小酒放松;
KFC顺着“宠物友好”的定位,做成郑州首家宠物主题店,毛孩子有专属休息区,主人终于能安心吃顿汉堡;
阿平小馆摸清了片区居民的口味,特意加了南阳黄酒,配着小炒吃,就是河南人熟悉的“下酒味”;
连第一次创业的主理人,都和商场一起打造了“嵩南谣”青年酒馆,酒单里藏着城南的故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连锁调调。
郑州首家肯德基宠物主题店 来源:网络
在这样的取舍之中,虽然放弃了“快速、标准化、出形象”的零售红利,却也换来了“持久、定制化、社区专属”的核心竞争力。
至少从当下的业绩来看,它再次验证了社区商业的价值和认可度——不在于品牌有多高级,而是“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嵩南印象城主中庭演艺 来源:网络
空间戏法
从消费场到生活场,让社群发声
如果说业态和运营是“里子”,那嵩南印象城的空间设计就是“有温度的面子”。
在寸土寸金的商业体里,它居然拿出近10,000平米做室外场地,这在郑州社区商业里算非常奢侈了。
3,000平米的“一片好坪”是居民的最爱,周末搭帐篷、放风筝的,躺着晒太阳的,甚至还有年轻人铺块垫子刷题的,高楼林立的城南里,能有这么一块绿草地,简直是“奢侈品”。
嵩南印象城外场“一片好坪”来源:网络
最懂河南人的是还是那个“荆芥农场”。把河南人夏天餐桌上的“灵魂配菜”种在商场里,居民能亲手采摘,还能尝用荆芥做的凉拌菜。有阿姨边摘边说:“这比那些网红花墙实在多了,咱河南人就认这口新鲜。”
旁边的“鹅场”更成了孩子的乐园,一群大白鹅悠哉踱步,小朋友围着喂菜叶,笑声能传老远。还有“划划水广场”的互动喷泉,夏天孩子们在里面踩水,大人们在旁边乘凉聊天。
嵩南印象城“荆芥农场”来源:网络
这种巧思,让曾经从自建房变成社区居民的原住民还原了对往昔邻里寒暄生活的那份眷恋;也让那些通过多年打拼在郑州首次置业的年轻群体找到了家乡生活的影子;
更让改善居住环境的老市民和入住人才公寓的新青年们在各种社交空间里满足了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有专人看护,还在家门口免费的游乐园?
细节的是,当孩子们游玩后,就可以到乐园旁边专属卫生间直接洗漱保持卫生的那种便捷,也真正体现出了项目的运营细节和心意。
更难得的是它从立项开始,就把高线城市玩出花的“社群运营”与自身的叙事空间结合,在城南的社区里慢慢发芽——
首秀的“萌宠派对”,8米高的萌宠气模超吸睛,宠物障碍赛、美容秀让养宠家庭玩嗨了;
“可持续生活节”上,居民用废旧物品换有机蔬菜,小朋友用瓶盖拼画,晚上还有乐队演出;
连品牌发布会都叫“放开来聚”,把户外草坪变成社交场,大家坐着聊天晒太阳,不像逛商场,倒像邻里聚会。
外场区域成片无动力儿童乐园 来源:网络
商业的真答案
别搞虚的,要懂生活
如此爆火的嵩南印象城,也有一些待优化的体验:
1、手机信号的强度和项目的热度成反比,这条定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失效。尤其现在商场开业必操之一还是发行各品牌的团券,打开手机核销时没信号的尴尬还是很影响当天的消费心情。
2、也不知道是不是个人感觉,客流量本来就大,商场背景音乐声音也有点大,进去头就开始嗡嗡的响。据说也有住在楼上的居民投诉人声、商场音乐声、中央空调外机声交互回应。
这些活动运营上的细节,以及多方利益平衡中的发展,都是考验商管敏感度的时刻。
但这样一座躲在社区里,体量、规模、设计都不显山不露水的小项目,能拿到这样的开业流量,显然是“瑕不掩瑜”。
它也说明了,对于一个社区商业项目而言,把周边人“要买菜、想遛娃、能晒太阳”的日常小事,做成吸引大家常来的理由;让商场更像楼下的客厅,有事没事路过就想进去转一圈,就是值得借鉴的本事。
这是比起品牌和销售数据之外,它给同类城市社区级项目更宝贵的启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